很多民营企业的资产管理混乱,经常出现实物资产账实不符,尤其是存货,长期不进行存货的盘点,随意处置存货的情况时有发生,有时账面存货长期过大,有时竟然出现库存余额为负数,导致出现潜在的巨大风险,那么企业存货账实不符到底有哪些税务风险?
存货,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为销售或者耗用而储存的各种资产,包括产成品(商品)、自制半成品、在产品、原材料、包装物和低值易耗品等。
账实不符表现形式:
1. 账面所列的存货数量多,实物数量少;
2. 账面所列存货少而实物数量多;
3. 账面和实物数量虽然一致,但规格不同。
账实不符原因分析:
1.公司管理混乱,存货不进行账务核算;
2. 存货账务处理不及时,导致有物无账或有账无物;
3. 存货日常管理混乱,票据的传递、实物的保管无人监管;
4.不严格执行定期盘点的规定,未能及时发现盈亏存货并作出账务处理;
5.某些企业买票抵减进项税导致有账无物;
6.某些企业销售不入账,库存无法结转导致有物无账。
税务风险:
1.涉嫌偷逃增值税;
2.涉嫌偷逃所得税;
3.部分业务延伸涉及刑事犯罪;
例如购买增值税专用发票涉及的刑事犯罪。
4.行政处罚、罚款与滞纳金。
案例
某税务检查组在从事农产品初级加工的甲公司例行检查,甲公司收购农产品的进项税和产品的销项税税率均为13%。在检查前检查人员发现,甲公司近几年来一直是微亏或微利,增值税税负几乎为零,检查人员自然联想到是否有偷逃税问题。但是,检查后发现,甲公司从专用收购凭证的领购和使用,到收购农产品的入库及收购款的支付,再到进项税按规定申报抵扣等多个环节,其手续和凭据都完整无缺,均无异常。果真如此吗?
检查组组长老李走访了公司的成本会计和两位车间主任,对产品的产出率及每吨产成品中原材料和工资的比重作了初步了解,当财务科长将有关数据提供给老李时,老李发现与自己了解的情况差异很大,产出率明显偏低,产品成本中原材料的比重也明显偏大,于是老李请财务科长解释疑问,按照老李的分析:每吨产成品成本中原材料的耗费额若仅为50%,即使考虑增值税等扣除项目,按照成本价销售,最起码也有40%左右的增值率,那么至少应该缴纳约5%(13%×40%)的增值税。而甲公司实际上有20%多的销售毛利,所以增值税的税负应该达到6%[5%×(1+20%)]才合乎情理,这与甲公司的实际增值税税负几乎为零相矛盾。
财务科长解释说自己不懂这些理论,只知道实际情况是没有增值税也没有利润,老李意识到财务科长在装糊涂,故意回避问题。于是老李决定马上盘点库存商品。但是检查人员又遇到了难题,财务科库存商品的明细账上没有反映库存数量,只有金额。老李只好根据正常情况下每吨产成品的销售价格扣除毛利率,来推算出数量,但盘点结果显示仓库根本没有大量产成品,财务科长说寄存在外面的仓库里,检查组要求立即去现场盘点。
终于,财务科长承认了平时虚开收购凭证,虚假购进原材料,用假领料单领用并计入生产成本,最终用假产成品入库单变成库存商品。由于虚假入库的产成品混在正常入库的产成品中,有金额无数量,公司只好在财务科库存商品的明细账上不反映库存商品的数量。
在日常检查实务中,许多检查人员对被检查对象可能存在的问题早有预见,正如上述案例中检查人员在检查前就已经估计到甲公司很可能存在虚假纳税的问题,但从账面却看不出破绽。所以,在检查此类偷税问题时,检查人员不要从常规检查方法入手,而是从此类问题可能造成的影响,以及可能反映出来的不符合常理或逻辑的一些现象或数据入手,来揭示问题。如上述案例中涉及的产成品的产出率,每吨产成品中原材料和工资的比重,增值税税负率,直至最后通过盘点来核实库存商品的实际数量等。
需要强调的是,在各类检查中,相当多的企业都存在库存商品和原材料账账不符、账实不符的问题。而且许多企业采取了类似于甲公司虚假购进的方法,一方面可以抵扣增值税控制利润额,另一方面还可以将账面资金转到账外,可谓一举两得。所以,税务检查人员一定会重视对库存商品的盘点,核查真实情况。
总结:
总之,要解决这样的问题,财务一定要制定相关的制度,规范会计核算,并对加强存货从采购到销售流程的管理与监控。当然,最重要的是说服老板!
重点领域
合作建房纳税争议 房地产开发烂尾楼纳税争议 重大涉税案件刑事辩护 重大税案行政诉讼代理 企业所得税纳税争议特色服务
汇算清缴收入计算风险 重大民商税款分担争议 无形资产摊销费用扣除纳税争议 境内外所得纳税争议 项目合作利润分成所得税款分担代理范围
税案委托 法律援助 法学专家论证 专家证人出庭 司法鉴定评估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关于我们 税法专家 智律网 屋连网QQ/微信号
1056606199